近年来,我国进口种猪的数量激增,国外优质种猪资源大量进入我国,在丰富我国本土种质资源的同时也给口岸疫情防控带来巨大挑战。
1955年,Willingan等从患有猪关节炎和心包炎的美国家猪中首次分离到猪衣原体。1969年,欧洲首次从罹患多关节炎、多浆膜炎、肺炎、结膜炎、肠炎的流产母猪体内分离到猪衣原体。
目前,世界范围内的大部分猪群都存在猪衣原体的感染。随着研究的深入,猪衣原体感染引发的鼻炎、结膜炎、肺炎、肠炎、母猪流产、弱仔和公猪精囊炎等,对于集约化养殖场以及种猪群体的危害逐渐获得重视。
猪衣原体主要危害患猪的呼吸系统、消化系统以及生殖系统。病原菌可以通过吸入携带病菌的分泌物气溶胶或经口摄入消化道进行传播,来自于疫区的活动物和遗传物质的传入风险较高。为此,研究团队从监测和防控的实际需要出发,研制了《猪衣原体检疫技术规范》并提交行业委员会审议通过。
2022年7月7日,海关总署公告2022年第57号(关于发布《进境种用雏禽指定隔离检疫场建设规范》等90项行业标准的公告),《猪衣原体病检疫技术规范》(SN/T 5488-2022,以下简称《规范》)发布,并将于2023年2月1日实施。《规范》系猪衣原体病的首个海关行业检测标准。
标准的分离培养方法参照了《OIE陆生动物诊断试验和疫苗标准手册》(2019版,第3.8.5章 1.2和1.3的技术内容);直接染色方法参照了《OIE陆生动物诊断试验和疫苗标准手册》(2019版,第3.8.5章 1.1的技术内容);标准的PCR方法为重庆海关技术中心科研输出。
《规范》规定了猪衣原体病的临床和病理学诊断、病原分离和鉴定(含细胞分离、鸡胚分离、染色观察)、套式PCR和Real-time PCR的技术要求,适用猪衣原体病的监测和检疫。
(一)缩略语
对文本中用到的5个英文缩略语进行了解释,辅助使用者理解标准文本。
(1)FITC:异硫氰酸荧光素(Fluorescein isothiocyanate)
(2)SPF:无特定病原(Specific-pathogen-free)
(3)DMEM:杜尔贝科改良伊格尔培养基(Dulbecco’s Modified Eagle Medium)
(4)FAM: 蓝色羧基荧光素(Carboxy-fluorescein)
(5)PCR: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二)临床诊断
该节描述了动物在感染猪衣原体后可能出现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但由于猪衣原体病的感染通常呈隐性感染,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不显著。对于该病的诊断需要结合后续的病原分离等实验室检测方法。
(三)样品采集
该节规定了用于猪衣原体病的样品的采集要求,具体包括拭子样品、组织样品和猪精液的采集方法以及生物安全的要求。采集的样品可以用于后续的病原分离、PCR鉴定。
(四)病原分离和鉴定
该节规定了猪衣原体在敏感细胞(Hella 229细胞或McCoy细胞)和SPF鸡胚上的分离培养方法。若样品中存在衣原体,经过细胞或鸡胚的传代培养后,将会获得增殖。制作的组织触片、组织切片、细胞爬片或其他细胞单层培养物可以通过姬姆萨染色或荧光抗体染色的方法对培养物中的衣原体进行初步鉴定。
猪衣原体阳性标本片在镜下可见胞浆内疏松排列的包涵体,包涵体内可见许多染成深蓝色或暗紫色的衣原体颗粒;衣原体包涵体颗粒在荧光显微镜下呈现点状或片状黄绿色荧光。
(五)PCR鉴定
该节规定了猪衣原体的聚合酶链式检测方法。整节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为常规聚合酶链式检测的体系配制、质量控制以及结果判定;第二部分为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式检测的体系配制、质量控制以及结果判定。
在质控成立的前提下,样品若检出530bp的扩增条带或特征的荧光扩增曲线的,判为猪衣原体核酸阳性。阳性的扩增产物可以进行基因序列的测定。
(六)综合判定
该节规定了样品中是否存在猪衣原体的结果判定综合条件。由于猪衣原体感染的复杂性,结果的判定不能仅限于一个检测试验的结果,需要综合多方面进行判断。当临床上出现典型的症状或病理变化,且病原分离鉴定或PCR检测为阳性,可判定为猪衣原体病阳性;当临床上无典型的症状或病理变化,且病原分离鉴定或PCR检测为阳性,可判定为猪衣原体无症状感染;不论有无临床表现,病原分离鉴定和PCR检测均为阴性,判定为猪衣原体病阴性;动物产品中病原分离鉴定或PCR检测阳性的判为“检出猪衣原体”,否则判为“未检出猪衣原体”。
该标准将应用于进口种猪以及各种猪源性动物产品的猪衣原体检测,是保障优质种猪资源进口、严防猪衣原体病传入的重要技术手段;也适用于养猪企业进行猪衣原体病的监测和防控,对集约化养殖场以及种猪群体降低感染风险具有重大意义。
文章转自:上海海关12360热线
如有侵权 请联系我们删除 谢谢